瀏覽次數:963次
心 經 實 義 編撰人:謝宏宗
(2) 心經實義 民國88年5月初版
民國88年5月再版(望仁叢書版)
般若波羅蜜多心經,又稱般若心經或心經,全文僅有二百六十字,然它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精華,大般若經之精要,全涵攝在心經簡短的經文之中。佛教三藏十二部經典中,字數最少的佛經就是心經,雖然它的經文最少,但包括了佛教空有兩大系統的思想,網羅了大乘小乘佛教的結晶。因此,若了悟心經的義理,無異讀畢了六百卷的大般若經,對於佛法不難登堂入室。心經的含義深遠,又易於誦念,所以成為人們最喜歡誦讀及研究的佛經,同時它也是一本註釋最多、譯本最多的佛典。心經由於備受世人的喜愛,所以流通最廣,但它的義理卻最難通曉,以致被形容為「甚深最甚深,微細最微細,難通達極難通達」。例如經文中的「色」、「空」、「五蘊」、「十二處」、「十八界」、「四聖諦」、「十二緣起」、乃至「諸法空相」、「究竟涅槃」等名相,非言語文字所能詮解清楚,必須從修行中去證悟。心經的根本思想,在強調般若之妙用,以說明萬法皆空之理,使吾人了達四大苦空,五蘊無我,以破除對於我、法的執著,獲得身心的解脫和自在。心經雖僅二百六十字,但「空」字出現七次,與空同義之「無」字出現廿一次,「不」字出現九次,所以要了鮮空義,才能了解心經。心經的義理,就是空的義理,但欲了解空義,應從佛教的基本思想「緣生觀」了解起,再次了解「緣起性空」-即因緣所生法的空,最後體認勝義空與假名有的中達觀,才能了達空義。
(摘錄自本書序文)
目 錄
經文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1
序文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3
壹、緒論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19
甲、概說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19
乙、玄奘法師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24
貳、本論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41
甲、釋經題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41
乙、釋經文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105
參、結論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481
經文恭書
編撰者謝宏宗先生以下列之偈頌與諸位大德共參,並祝大家法喜充滿,福慧增長!
真如為本體,自性不生滅;但藏一切種,生化成萬法。
種子具心體,真妄兩俱全;妄心起煩惱,真心生菩提。
覺性未成熟,混沌無志向,無明起妄動,種子隨緣發,
心物與眾生,自此隨緣現。
有情長生死,輪轉六道中,禍福與窮通,業力為牽引,
自作還自受,諸佛不作主。
慧根成熟時,堪聞佛法際,諸佛與菩薩,為去無明衣,
隨緣示法相,善立諸方便,今行戒定慧,遠離煩惱業。
妄心從此退,佛性由是現;意淨神通發,業障魔怨滅。
覺性漸圓滿,種子顯佛相;妄心儘清除,真心長主事。
無明如霧消,輪轉生死斷,所行皆如意,解脫住涅槃,
佛心真如心,一心無差別。
隨緣渡眾生,化身無窮盡,大慈與眾樂,大悲拔眾苦,
法界任去留,如法來與去,成熟諸有情,令皆成佛道。
心經唱頌 (黃慧音唱頌版)
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本文